依旧文章网 手机版

热门标签

茅盾文学奖作品经典5句话,值得一读再读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30 09:34:54    


01

人们不知能在这里停留多久,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,却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。

——宗璞《东藏记》

小时候,我们都曾追逐过蒲公英,它像一朵没心没肺的花,无论被风吹到哪里,都能生根发芽,活得摇曳生姿。

世间有一种人,也是如此,无论将他们置于何种境地,都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,岁月似乎也无可奈何。

细细想来,他们身上所具有的,正是古人所提倡的智慧:既来之,则安之。

不去计较过去,也别忐忑未来。

命运将我们推到哪里,我们就在哪里生根发芽,努力过好此时此刻,每分每秒。

过多的纠结、徘徊和惶恐,并不会让眼前的境遇变得更好,反而让时间白白流走。

人生路远,有时需要一些“没心没肺”的智慧,好把当下的每一天都活得摇曳生姿。

02


这么多年来,我总结了一条经验,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:静观其变,顺水推舟。

——莫言《蛙》

1938年,杨绛和钱钟书结束留学生涯,从英国坐邮轮回国。

大海上风高浪急,邮轮上下颠簸,钱钟书被折磨得晕头转向,脸色惨白。

他看着若无其事的杨绛,好奇地问:“你怎么不晕船?”

杨绛说:“我坐直身子,跟船保持90度,它起我起,它落我落,怎会晕船?”

人生路上,同样不乏风高浪急,甚至更加凶险。

越是着急解决问题,越容易自乱阵脚,到头来只会一团糟。

真正聪明的人,懂得沉住气,稳住神,静观其变,顺势而为。

《昭德新编》说:“水静极则形象明,心静极则智慧生。”

一个人内心不静,便很难进行深入思考,最终只会被困境所包围。

事情越是棘手,越不能慌,看清形势,找到切口,才能顺势而解。


03

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,淹死了许多人,这条河叫“聪明”。

——刘震云《一句顶一万句》

俞敏洪讲过一个“蜗牛策略”:

能抵达金字塔顶端的,不全是飞得高的雄鹰,像蜗牛一样,朝着目标一直爬,虽然看起来又慢又笨,但不影响它到达塔顶。

生活中有许多“聪明”人,遇事喜欢走捷径,却忘记了任何事情想要做到极致,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下苦工。

即使你抄近道快人一步,也会因后劲不足,败下阵来。

正如《奇葩说》辩手陈铭所讲:“世界上99%的捷径都是歧途,剩下的1%是绝路。”

这个时代,有太多喜欢不劳而获,急于求成的聪明人,缺少踏实肯干、一步一个脚印的笨人。

然而,真正能成大事的,往往都是笨人。

聪明人大都走到一半,便发现太难、太远、回报太慢,而中途折返。

所以,放下小聪明,舍得下“笨功夫”,才是通往成功最快的路。


04

太阳有升有落,人有生的当然有死的,剩下来的也就是油盐酱醋茶,吃喝拉撒睡,日子像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着。

——贾平凹《秦腔》

北宋庆历元年,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。

其丰厚的文化底蕴,对朝政的独特见解,让主考官们眼前一亮,一致认为他是状元的不二人选。

待宋仁宗最后裁定时,却发现试卷中用了一个典故“孺子其朋”,这是长辈教育晚辈的口吻。

宋仁宗对此非常不满,朱笔一挥,将王安石的第一名调成第四名。

这件事传开后,很多人为王安石感到惋惜,但王安石却说:

“科举考试不是什么要命的大事,无论什么名次,都不过是谋得一个差事,拥有一份俸禄,养活家人而已。”

仓央嘉措曾在诗中写道:“世间事,除了生死,哪一桩不是闲事。

世事繁杂,但在有些人眼里,不过是吃饭、睡觉、读书、喝茶。

功名利禄于人生而言,只是锦上添花,但不是非此不可。

能发现岁月更迭之美,享受人间聚散之妙,品尝生活烟火之欢,才是一个人最应持有的活法。


05

人的一生,总要不断了断一些人,一些事。

——阿来《尘埃落定》

人这辈子,大约会遇见上百万人,与30000余人相识,与3000余人熟悉,与200余人走近,最终留在生命里的,寥寥无几。

那些渐渐走散的人,或因志趣不同,或因三观各异,勉强在一起,只会令彼此不舒服。

山下英子在《断舍离》中写:“无能为力的事,当断。扔掉负累,才能轻装前行。”

人生这趟列车,不是一路拥有的过程,而是在某一站之后,便开始断舍离。

断掉经常打击你的人,舍去时常算计你的人,离开见不得你好的人。

你无须去争辩,去解释,而是收拾好心情,把自己还给自己,把别人还给别人。

人生路上,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陪你走到最后,但与你一直同行的,一定是能彼此滋养的人。

你不用为了任何人勉强自己,自然而然地相处,合则聚,不合则散。

缩小圈子,净化磁场,总会遇见与你久处不厌的人。

戏剧家李渔说:“予生无他癖,唯好读书,忧籍以释,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除。”

心有不平时,去读书;心存疑惑时,去读书;心下不定时,去读书。

书中或许没有你想要的答案,但读完书,你心底便有了答案。

余生,愿你我好读书,读好书,用经典的书籍增加生命的厚度与广度。

相关文章